香港
电话:00852-68777889
邮箱:info@evercarrier.com
上海
新华社上海8月17日新媒体专电(记者何欣荣)8月12日,受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影响,代表国际干散货运价水平的BDI指数出现回落,自月初的1200点跌至1093点,跌幅近9%。但此前,今年5月7日到8月5日,BDI指数从573点上升到1222点,涨幅达到113%。BDI指数上涨似乎给深陷泥潭的中国航运业带来一丝曙光。不过,BDI的短期大涨并不意味着航运业的好日子到来了。业内人士希望,预期中的航运央企整合,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航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。
BDI短期大涨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端的激烈竞争。特别在铁矿石价格大幅下滑的背景下,澳大利亚、巴西等铁矿石生产国均加大了对中国的出口力度,这导致近期巴西图巴朗-青岛和西澳-青岛的航线运价有50%左右的涨幅。
尽管如此,对于干散货运输行业来说,盈利情况仍不乐观。据兴业证券测算,干散货运输企业目前的盈亏平衡点大约是BDI指数1550点,现金平衡点是1026点。上半年BDI跌至500点左右,已经反映了行业最悲观的预期。预计干散货运输市场最苦、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。
然而,“苦尽”并不表明“甘来”。事实上,2011年以来,国内的航运企业一直在盈亏平衡线附近徘徊。基于此,今年以来航运国企的改革力度明显加大。近期,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两大央企在A股和H股的多家上市公司同时停牌,并公告称正在筹划重大事项。
实际上,从今年初开始,航运企业的改革动作频频。先是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在新加坡成立合资公司中国矿运,其后中国海运又宣布将上市公司中海海盛的8200万股份转让给民营企业览海上寿,后者成为中海海盛新的控股股东。这一系列改革动作,都为预期的行业大整合埋下了伏笔。
对于处在低谷的航运企业来说,加大整合力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。航运是一个讲究规模经济效应的行业,全球最大的班轮企业——丹麦马士基航运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,上半年实现利润逾12亿美元,远超中国同行。而中远和中海加起来,集装箱运力规模才达到马士基的一半左右。由此可见,通过重组打造中国版的马士基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方向。
根据中金公司的估计,如果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的重组方案成真,则集装箱运力规模将一跃为全球第四(目前分别为第六和第七)。航线网络整合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,运营成本将大大节省。干散货运输和油运也将从重组中受益,比如政府有可能整合双方的油轮资产,扩大油轮运力规模,以提高国油国运的比例。
不过,单纯的整合并不能带来市场竞争力的提升。企业合并与竞争力提升并没有必然联系。当前集装箱运输领域的竞争力主要来自成本的控制,包括资金成本、造船租船成本、燃油成本、人工成本、管理成本乃至制度成本等。只有企业内部竞争力提升,再加上经济基本面和行业环境的改善,航运企业的好日子才能真正到来。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调查,68%的企业认为,干散货市场将在2017—2020年之间迎来复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