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
电话:00852-68777889
邮箱:info@evercarrier.com
上海
当全球贸易格局加速向区域化转型,中小型集装箱船正凭借其灵活适配的特性,成为连接干线枢纽港与支线港口的关键纽带。在环保法规趋严、船队老化加剧、区域物流需求激增的多重驱动下,支线船市场热度持续攀升,船东们纷纷调整战略,加速布局这一新兴增长极。
据船舶经纪公司Braemar统计,仅今年7月全球新增的60余艘集装箱船订单中,多数运力集中于1800—4500TEU区间,支线船市场的火爆态势可见一斑。
这一现象背后,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。一方面,4000TEU以下中小型支线集装箱船船队的老化问题愈发严峻,大量船舶面临淘汰;另一方面,造船厂交付周期不断延长,供需错配使得2025年成为小型箱船更新迭代的关键窗口期。此外,租赁市场中4000TEU以下船型的供应短缺,进一步刺激了船东的订造需求,推动支线船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。
即便当前全球集装箱船整体订单量已刷新纪录,且欧洲船东密集下单订造中小型支线船,但挪威集装箱船公司MPC Container Ships首席执行官Constantin Baack仍指出,从长期市场视角来看,中小型支线集装箱船现有订单量“仍不充足”。在船队更新的刚性需求与贸易格局转型的长期驱动下,支线船市场的供需缺口将持续存在,如何精准把握机遇,成为船东们亟待破解的课题。
市场需求旺盛
船舶经纪MB Ship brokers透露,当下的支线船市场,竞争异常激烈。无论是区域性班轮船东为拓展业务版图积极布局,还是敏锐捕捉机遇、通过签署意向书抢占资源的船东,几乎每日都在上演争抢1800TEU至6000TEU船型的场景,中小型支线集装箱船订单量随之急剧攀升。
“目前该领域订单活动确实在增多,但现阶段并不担心运力过剩。相反,市场迫切需要这些新增订单,而就目前的订单规模来看,还远不足以满足中小型集装箱船细分领域的船队更新需求。”Constantin Baack表示。
事实上,近年来支线集装箱船的订单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,从存量供给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来看,市场长期处于“需求旺、供给紧”的失衡状态,而区域贸易扩容与船队老化的双重驱动,正不断加剧这一矛盾。
从需求端来看,中小型支线集装箱船的市场需求正稳步攀升,主要由三大因素共同驱动:
一是贸易格局转型催生新增需求。在地缘政治因素推动下,全球贸易从“远途集中采购”加速向“近岸外包”“区域化布局”转型。据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华泰证券”)研究数据显示,2001—2023年间,区域市场航线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.8%,高于远洋航线的3.6%。区域航线占全球比重已从61.1%上升到71.2%,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升至71.7%。东南亚、拉美、中东和非洲等区域的本地物流需求剧增,对支线船的依赖显著提升。在此背景下,中小型集装箱船因适配支线港口水深、航线调整灵活的优势,成为连接干线枢纽与内陆支线的核心运力,市场需求持续增长。
二是船队老龄化倒逼更新需求。Braemar数据显示,1800—2900TEU船型中,约有20%至23%的船舶船龄已超过20年,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45%。而当前该船型的新造订单却极度稀少,仅占全球订单的1.5%—3%。为满足国际海事组织(IMO)2025年碳强度新规及运营可靠性要求,部分船东启动老旧船淘汰计划,2024年小型船拆解量同比增长12%,进一步扩大了更新缺口。
三是租赁市场放大补充需求。在新增需求与更新需求的双重驱动下,租赁市场的补充性需求愈发突出。克拉克森数据显示,2024年4000TEU以下小型船租赁率稳定维持在95%以上,欧洲地中海支线、东南亚区域航线等热门航线的租赁溢价更是达到15%—20%。尽管租赁公司积极订造新船,但受新船交付周期限制,短期内只能转向二手船市场补位,进一步传导了租赁需求,加剧了市场供需紧张的态势。
与旺盛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供给端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。当前新造船订单中,71%为12000TEU以上超大型船舶,3000TEU以下船型则供给严重短缺。华泰证券预计,2024—2026年中小型集装箱船年均供给增长率将从7.6%降至0.9%,其稀缺性将支撑船舶资产价值与租金长期维持高位。克拉克森最新数据显示,全球900—3000TEU集装箱船订单仅158艘,总运力28万TEU,供给紧张态势可见一斑。
不仅如此,中小型集装箱船的供给释放还面临多重现实瓶颈:一是新船交付周期大幅延长。受造船厂产能分配、原材料及配套设备短缺影响,小型船平均交付周期从2020年的18个月增至24—30个月,2025年新增订单需等到2027年后才能交付,短期供给难以补充;二是产能向高附加值船型倾斜。2021—2024年,全球造船厂将65%以上产能投向8000TEU以上大型船及LNG运输船,中小型船产能占比不足22%;三是存量运力效率受限也加剧了供给紧张。
航运分析师Jonathan Roach指出,当前1800—4000TEU船队中20%—21%船龄超20年,其中12%因设备老化、燃油效率不达标处于“停航待修”或“低速运营”状态,而环保改造的高额成本又进一步压缩了有效供给规模。
区域航运的关键纽带
支线船能迎来“高光时刻”,核心在于其不可替代的区域航运价值。在全球贸易格局向区域化转型的大趋势下,中小型集装箱船已成为连接干线枢纽港与支线港口的关键纽带,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
首先,港口适配性强。中小型支线集装箱船普遍8—10米的吃水深度与适中吨位,使其可停靠全球多数中小型港口及内河码头,这些港口往往因水深不足、泊位有限,难以接纳大型船舶。例如,在东南亚湄公河流域,1000—2000TEU的小型船更是内陆腹地与沿海港口的“桥梁”。这种对细分运输场景的精准覆盖能力,是大型船舶无法替代的。
其次,供应链响应灵活性强。相较于大型船动辄40—60天的航次周期,小型船在区域内的航次时间通常控制在7—15天,且可根据货主需求灵活调整挂靠港顺序,甚至临时加航。在跨境电商与生鲜贸易快速增长的背景下,这种灵活性的价值愈发凸显。例如,东南亚的榴莲、山竹等生鲜产品,通过小型船从泰国曼谷直航越南胡志明市仅需3天,较大型船经新加坡中转节省5天以上,大幅降低了货损率。
最后,综合成本优势显著。在区域“点对点”运输中,其综合成本更具竞争力。这是因为大型船需经枢纽港中转才能覆盖支线,而中转环节产生的仓储费、滞期费及货物搬运成本,往往会推高整体运输支出。数据显示,东南亚区域内运输中,中小型船的“门到门”总成本较大型船中转模式低10%—15%;在欧洲地中海支线,中小型船因无需挂靠马赛、热那亚等拥堵枢纽港,还能节省3—5天的等待时间,间接降低了货主的资金占用成本。
然而,在规模效应不足、政策环境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下,中小型集装箱船的发展也面临多重制约:
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,中小型集装箱船在议价环节天然处于弱势。大型船凭借规模效应可通过长约合同锁定大量货源,头部船公司联盟更通过舱位共享进一步巩固话语权,而中小型船东多为区域性企业,运力分散且货源不稳定,在货运淡季常因竞争激烈被迫降价,空载率甚至可达30%以上,盈利能力极易受市场波动冲击。
政策壁垒与合规成本的压力同样突出。部分国家对中小型船的港口管理缺乏标准化,非洲某国对中小型集装箱船的靠港审批需提交10余项材料,流程长达72小时,远超大型船的24小时标准,且港口使用费较大型船高出20%—30%。IMO2025年碳强度新规实施后,中小型船的环保改造压力更大,船龄超15年的小型船若要达标,单船改造费用需100万—200万美元,许多中小船东因资金不足被迫淘汰船舶,进一步加剧运力紧张与运营成本压力。
其他船型的竞争也在持续挤压中小型集装箱船的市场空间。在短途运输中,多用途船既能装载集装箱,又能运输散货、钢材等杂货,货主若有混合货运需求,往往优先选择多用途船;滚装船在汽车、工程机械运输中装卸效率更高,在欧洲波罗的海区域,滚装船已抢占小型集装箱船约15%的货源。这种跨船型竞争,使得中小型集装箱船在货源不稳定时更易陷入“无货可运”的困境。
持续深耕支线市场
从行业价值维度看,支线船既是时代选择,也是价值回归。当前,从资本巨头到中小船东,从新造船市场到二手船交易,从东南亚到拉丁美洲,支线船正迎来发展的“高光时刻”。它们不仅是区域供应链网络的关键连接器,更成为船东资产配置中“收益稳、风险小”的优选标的。正如克拉克森所指:“即便市场下行,中小型集装箱船东仍具备优异的抗风险能力。”
这一趋势背后,是全球航运从全球化向区域化的转型,是超级航线向多极网络的演变。市场已逐步认识到,未来供应链并非“大船通吃”,而是“小船成网”,支线船将成为链接多港口的桥梁。
基于此,船东们应抢抓机遇,布局未来,在布局支线船市场时,需兼顾船型升级与场景深耕,既要关注3000TEU以上中型支线船的市场空间,也要坚守小型支线船在细分领域的不可替代性,方能在区域化航运浪潮中占据主动。
在船型升级方面,船东需以“合规先行、场景匹配、技术赋能”为原则,结合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精准推进。具体来说,一方面优先建造“低碳适配型”新船,或对老旧船舶进行升级,如采用LNG动力推进系统,或为船龄10年以内的船舶加装电池辅助动力装置,以此降低碳强度并适配2025年碳强度新规;另一方面同步引入智能运营系统,依托大数据技术优化航次规划与货物配载,提升运营效率。
在场景深耕方面,船东需要聚焦大型船无法覆盖的细分领域,构建差异化竞争力。在“区域支线市场”,可重点布局内河码头、海岛港口等特殊场景;在“专业货种市场”,则可针对跨境电商、冷链生鲜等需求定制专项服务。此外,还可联合铁路、公路企业拓展“多式联运”业务,推出“船+铁”“船+卡”一体化运输方案,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。
从订单争抢到策略落地,支线船的“高光时刻”已不仅是市场热度的体现,更是航运业转型的缩影。船东们的加速布局,正推动支线船从“区域配角”成长为“全球航运网络的核心支点”。在全球贸易区域化的浪潮中,支线船市场的潜力将持续释放,把握这一机遇的船东,有望在未来的航运竞争中赢得主动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国际海运|国际空运|国际铁运|拖车内装|报关报检|进口清关|送货到门
诚邀您关注我司微信公众号:ECG_SHA 或 搜索 恒承国际货运
电话:021-61558139
24小时客服热线:021-61558139 欢迎您的咨询